比亚迪秦 L 冬季实测:2000km 续航水分多少?开了 10 天终于摸清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7:20    点击次数:50

提车那天北京刚下过初雪,地面还结着薄冰。4S 店销售指着仪表盘说 “满油满电跑 2100 公里没问题” 时,我盯着表显的 120km 纯电续航和 65L 油箱容积,没敢接话。毕竟冬天的新能源车,就像缩水的羽绒服 —— 看着蓬松,实际保暖性得靠实测说话。接下来 10 天,我带着满箱油满电从市区通勤跑到高速跨省,把秦 L 在 - 10℃到 15℃的温度里反复折腾,总算摸透了那 2000km 续航背后的真实家底。

第一天:初遇 “反向虚标”?市区短途的惊喜与隐忧

提车时 4S 店给充到满电,油箱加了 58L 跳枪(标称 65L,说是预留了安全空间)。上午 10 点驶出园区,气温 8℃,开 24℃自动空调,座椅加热调至低档。导航设置到公司 23km 路程,表显纯电续航掉了 22km,抵达时剩余 98km—— 这续航达成率居然超过 100%,有点意外。

午休时特意绕路跑了段拥堵路段,3km 路程堵了 40 分钟。发动机没启动,全程靠电机驱动,表显掉电 4km。晚上下班接孩子,开了儿童座椅加热和后排出风,18km 路程掉电 21km。第一天总共跑了 87km,纯电续航还剩 76km,折算下来百公里电耗 14.2kWh,比汽车之家低温区实测的 14.76kWh 略低。

展开剩余89%

但隐忧在睡前浮现。把车停在露天停车场,第二天早上启动时,表显纯电续航从 76km 跌到 68km——8km 电量没开就蒸发了。问了车友群才知道,这是电池保温系统在低温下自动耗电,就像手机冻一夜掉电一样。

第二天:高速初体验,续航折扣开始显现

决定跑段高速测试长途能力。从北京通州到天津武清,往返 180km,去程 9 点出发气温 5℃,返程午后升温到 12℃。出发前补满电,油箱还剩 52L 油。

高速上保持 110km/h 定速巡航,空调 22℃,风量 2 档。刚上高速时发动机启动,转速维持在 2000 转左右,噪音被风噪盖过不算明显。表显纯电续航掉得很快,10 分钟内从 120km 跌到 95km,实际只跑了 23km。跑到 80km 时纯电耗尽,切换到混动模式,发动机介入很平顺,没感觉到顿挫。

返程时阳光充足,关掉座椅加热,表显能耗明显下降。全程 180km 跑下来,纯电模式贡献 62km,混动模式消耗燃油 8.2L。折算下来高速百公里馈电油耗 4.6L,比低温区实测的 3.54L 高,但比寒冷区的 5.58L 低不少。满油满电状态下,这样的能耗水平撑死跑 1500km,离 2000km 还差得远。

第三天:极寒突袭,纯电续航拦腰折半

夜间寒潮突袭,早上气温骤降到 - 8℃。启动车辆时,仪表盘弹出 “电池正在预热” 提示,3 分钟后才能挂挡。表显纯电续航 120km,开出小区 5km,续航就掉了 12km。

这天特意测试纯电极限,不开发动机强制保电。上午跑了 32km 市区路,续航剩 58km,掉电速度明显加快。中午气温回升到 2℃,去超市停车场的 1.2km 路程,表显掉了 3km。下午继续行驶,直到纯电续航剩 10km 时发动机自动启动,总共跑了 71km。

算下来 - 8℃到 2℃的环境里,纯电续航达成率只有 59%,比汽车之家在呼伦贝尔 - 15℃环境下 81.8% 的达成率还低。后来才发现,强制保电模式下电池放电更激进,换成智能保电后,第二天同样温度跑了 78km 纯电,达成率提升到 65%。

第四天:充电焦虑,慢充桩的漫长等待

纯电续航耗尽后,第一次正经测试充电。家附近的慢充桩额定功率 7kW,接上枪后 app 显示实际功率只有 2.8kW。从 10% 充到 30% 花了 42 分钟,30% 到 80% 用了 98 分钟,最后到 100% 总共耗时 174 分钟,和实测数据基本吻合。

充电时特意观察电池温度,从初始的 - 2℃升到 25℃用了 56 分钟,之后功率稳定在 3.1kW。旁边的欧拉车主说他的车能到 5kW,秦 L 的充电速度确实偏慢。不过好处是充电时空调能正常使用,设置 24℃时功率会降到 2.2kW,但车内温度能稳定在 22℃以上。

晚上查了车友群,发现有人改装了快充接口,但 4S 店说会影响质保。对于没有家用桩的用户来说,这慢充速度确实是硬伤 —— 工作日白天充电要请假,晚上充又占休息时间。

第五天:馈电油耗测试,真实油耗浮出水面

把油箱跑到剩 1/4,电池电量降到 15%,开始测试馈电状态。早高峰从亦庄到海淀,28km 路程堵了 1 小时 10 分,表显油耗 4.2L/100km。下午跑了段机场高速,时速保持 90-110km,36km 路程油耗 5.1L/100km。

傍晚去加油站加满油,总共加了 47.3L,算下来全天 126km 路程平均馈电油耗 5.3L/100km。这个数据比汽车之家在寒冷区的 5.58L 略低,比低温区的 3.54L 高不少。分析下来,主要是早晚高峰频繁启停增加了能耗,高速工况反而更省油。

值得一提的是能量回收系统,强回收模式下在环路滑行时能明显感觉到拖拽感,百公里能多回收 1.2kWh 电量,相当于多跑 8km 纯电路程。但市区拥堵时开强回收容易顿挫,换成标准模式更平顺。

第六天:空调与续航的博弈,升温快但耗电猛

北京迎来晴天,气温回升到 12℃,但早晚温差仍有 15℃。特意测试空调对续航的影响:早上启动车辆时车内温度 - 3℃,开最大风量制热,20 分钟后升到 32℃,和测试数据里的升温速度基本一致。但这段时间表显纯电续航掉了 18km,实际只行驶了 11km。

上午不开空调跑了 42km,续航掉了 39km;下午开 24℃自动空调跑同样路程,续航掉了 51km。算下来空调会让纯电续航减少 24%,这个比例在 - 10℃时会更高 —— 之前寒潮那天开空调,同样路程续航掉了 63km。

车友群里有北方车主分享,冬天把空调设为 22℃比 24℃能省 15% 的电,座椅加热比空调更省电。试了下,开座椅加热 + 20℃空调,百公里电耗从 19.6kWh 降到 16.8kWh,确实管用。

第七天:跨城长途,逼近满油满电极限

从北京到济南,全程 430km,特意满油满电出发。早上 6 点气温 - 5℃,开 24℃空调和座椅加热,前 100km 纯电续航掉了 142km。切换混动模式后,高速 120km/h 巡航时发动机转速 2200 转,噪音控制得不错,风噪比胎噪更明显。

中途在服务区休息时补了 20 分钟电,从 32% 充到 58%,只充进 3.7kWh。继续行驶到济南时,油箱还剩 23L,电池电量 18%。全程 430km 消耗燃油 29.8L,电量 32kWh,折算下来满油满电大概能跑 1320km,达成率 62.8%。

返程时试了经济模式,时速控制在 90-100km,同样路程消耗燃油 24.5L,电量 28kWh,满油满电能跑到 1560km,达成率 74.3%。看来高速时速对续航影响极大,120km/h 比 100km/h 多耗 20% 的油。

第八天:极寒挑战,-10℃的续航底线

正好要去张家口办事,当地气温 - 10℃到 - 3℃。满油满电出发,开 26℃空调和方向盘加热,纯电模式只跑了 47km 就耗尽了,达成率 39%,比呼伦贝尔的 81.8% 低很多。后来发现是因为张家口风大,长时间逆风行驶增加了能耗。

馈电状态下跑了 110km 山路,油耗达到6.2L/100km,这是 10 天里的最高值。下山时能量回收发挥作用,32km 路程回收了 1.8kWh 电量,相当于多跑 12km 纯电。

停车后特意观察电池保温,零下 10℃静置 2 小时,电量掉了 4%。启动时电池预热用了 5 分钟,比在北京时多花 2 分钟。看来温度越低,电池管理系统的能耗越高。

第九天:城市综合工况,最接近日常的真实续航

回到北京,气温回升到 5℃,测试日常通勤的综合续航。早高峰 27km 拥堵路,午间 18km 环路,晚高峰 31km 拥堵路,加上中途 errands,全天共跑 116km。

纯电模式贡献了 68km,混动模式消耗燃油 3.2L。算下来满油满电在市区能跑 1680km,达成率 80%。这个数据和车友 “市区 1500-1600km” 的反馈基本一致。

表显续航的 “水分” 在市区更明显:纯电模式下表显掉 1km,实际只跑 0.8km;混动模式下表显油耗 4.1L,实际计算是 4.3L。看来比亚迪的表显还是偏乐观,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。

第十天:数据汇总,2000km 续航的真相

10 天总共跑了 1286km,加油两次共 87.6L,充电三次共 52.3kWh。结合不同温度和工况的数据,终于能算清秦 L 冬季续航的真实水平:

理想工况(5-15℃市区 + 经济模式):满油满电 1720km,达成率 82%。这需要温柔驾驶,空调设 22℃,少用座椅加热,基本符合日常通勤场景。 常规工况(-5-10℃+ 市区高速各半):1450km 左右,达成率 69%。这是北方冬季最常见的场景,包含早晚高峰和周末短途高速。 极端工况(-10℃以下 + 全程高速):1180km,达成率 56%。比如寒潮天跨城长途,需要频繁开空调和加热功能。

官方宣传的 2100km,更像是 “实验室数据”—— 得在 25℃恒温、匀速 60km/h、不开空调的理想状态下才能接近。但即便如此,秦 L 在同级别里仍算能打:10 万级混动家轿里,它的低温续航达成率和能耗都是第一。

实测后记:续航之外的冬季用车细节

10 天相处下来,除了续航,秦 L 的冬季表现还有些值得说道的细节。空调温控确实靠谱,-8℃环境下全程能保持 22℃以上,不会像某些车型忽冷忽热。但空调旋钮在低温下会卡顿,4S 店说是塑料件热胀冷缩导致的,不算大问题。

电池预热功能很实用,提前用 app 远程启动,上车就能挂挡走,不用在寒风里等。但远程启动只能维持 10 分钟,北方冬天还是不够用。充电速度虽然慢,但胜在稳定,-5℃时功率也没低于 2.7kW,比某些车型低温下充不进电强。

最惊喜的是馈电动力,1.5L 发动机 + 电机的组合在高速上超车不费劲,转速拉到 3000 转也不会嘶吼。之前担心的高速噪音,实际开起来比预期好,120km/h 时 conversation 不用刻意提高音量。

终极结论:续航水分有多少?值不值得买?

如果把官方 2100km 看作 100 分,秦 L 冬季的真实表现能得 65-80 分,具体看使用场景。它的 “水分” 主要来自极端低温和高速工况,市区日常使用的续航达成率其实很扎实。

对于南方用户,冬季气温很少低于 0℃,满油满电能跑到 1800km 以上,接近官方数据。北方用户如果有家充桩,纯电通勤 + 周末混动长途,续航焦虑会小很多;没有家充桩的话,慢充速度可能会让你抓狂。

10 万级预算里,秦 L 的冬季表现算是优等生。它没有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,但也没像某些车型那样严重虚标。如果你想要一辆省油、续航扎实的家用车,它值得考虑;但如果经常跑零下 20℃的极寒地区,或许该看看带快充的版本 —— 如果比亚迪以后会出的话。发布于:广东省